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
治理现代化
教育教学工作制度体系 您的位置:首页 > 治理现代化 > 教育教学工作制度体系
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10-03 00:00:00 返回列表

  下载地址:842848c7448d45376551df1e2937ecf7.zip

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6月20日印发,2021年10月22日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我校“四有”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第二条 课程性质。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的选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学校从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

  第三条 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以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实现学生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第四条 课程科目。包括:科技课程,实验课程,人文课程,时政话题研讨课程,影视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第二章 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

  第五条 课程科目。科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烹饪、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微电影拍摄与制作、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第六条 信息技术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开设,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计算机存储文件的原理,知道常见文件类型及其作用,会在网上查找下载资料,会下载安装常见的软件,会对简单的文本、表格、图片、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能对处理过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与发布,能遵守网络时代的法律和规定,文明上网,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二)课程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文件与下载、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和交流、信息资源管理。

  第七条 智能机器人。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前沿的机器人技术,理解机器人三原则,掌握组成智能机器人的三要素;熟悉常见的智能机器人开发板、传感器、动力系统,掌握人形机器人的原理和调试方法;掌握控制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常见传感器、电机的控制与调试方法;能用激光切割机制作机器人的外形,能用掌控板、超声波传感器、减速电机等制作简单车型避障机器人,能对机器人的简单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课程内容:机器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人形机器人调试、传感器与动力系统调试、激光切割机制作机器人外形、车型机器人制作与调试。

  第八条 移动应用设计。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体验基于移动终端的日常应用,结合移动应用的典型实例,认识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具体的移动应用设计实践,了解移动应用的基本架构,掌握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模拟器测试移动应用程序。了解移动终端中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及功能,了解移动终端信息呈现的特点及多种信息输出方式,能在移动应用设计中使用多种方式采集和输出信息。基于实例分析,能初步利用适当的应用程序接口读写数据。通过网络数据收发的实例,了解移动终端传输网络数据的基本方法。了解移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及个人数据保护方法,知道移动应用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方法。

  (二)课程内容: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于图形化开发工具进行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的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第九条 3D建模与打印。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3D打印的概念、原理、过程,能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3D打印技术;能够对模型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权衡,从而挑选出最优方案;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3D模型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进行优化改进;能够手工绘制简易的模型草图,并能熟练运用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展示;了解3D建模软件中添加材质的方法,能够对3D模型进行基本的美化;熟悉3D打印机的基本操作,能将设计好的模型打印出来;能结合实际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3D打印作品,如制作与灯泡、风扇、电动机等配套的零部件等。

  (二)课程内容:3D打印概念及基本原理、3D打印在生活中的应用、3D打印机的基本操作与常规使用、3D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几何体与草图的绘制、二维模型转三维模型、3D模型的修改。

  第十条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了解人工智能的常用算法;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挑战;了解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智能硬件的控制原理;能够根据特定的要求,在物联网虚拟仿真软件中选择合适的器件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功能测试;掌握Scratch编程方法,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能够熟练使用Scratch编程对人工智能开发套件进行连接和控制;学会搭建Python编程环境,能够下载和使用相应的库文件;能够基本读懂简单的Python程序,并能通过修改调试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为将来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人工智能基础、分门别类的人工智能算法、神奇的物联网、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人工智能开发套件实验、人脸识别技术及实现。

  第十一条 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结合及应用,掌握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等典型物联网应用的系统结构,能对身边的物联网系统进行简单分析,能够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自主设计搭建简易的物联网系统。

  (二)课程内容:初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实验箱基础实验、智能家居套件实验、智慧农业套件实验、智慧交通系统套件实验、物联网系统VR体验。

  第十二条 烹饪。

  (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细微处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掌握红案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成功制作二至三道拿手菜;掌握白案的基本方法,会制作馒头和包子,并对食雕和拼盘有一定的了解;初步了解营养知识,知道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能够判定常见食材的好坏;学会根据自己体格指数科学地设计食谱;知道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能够进行危害分析,外出就餐懂得自保自防。

  (二)课程内容:营养与健康理论知识、馒头与包子的制作、肉类的制作、鱼类的制作、高中学生食谱的编制、食品安全自保自防。

  第十三条 汽车技术。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构造,知道各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学会汽车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汽车模拟器进行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坡道起步、直角转弯、定点停车与起步、曲线行驶等驾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汽车这一现代技术的结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与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使用和评价技术产品,提升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汽车构造与原理、驾驶基础、驾考基本操作、交通法规常识、一般道路条件下的驾驶。

  第十四条 火箭与卫星。

  (一)课程目标:通过亲历火箭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火箭原理与发射要求,通过亲历卫星的设计、制作、测试过程,理解卫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技术大概念和常用技术思想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学会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及物化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火箭与卫星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航天的热情与斗志。

  (二)课程内容:认识卫星及运载火箭、自制小火箭的组装与发射、卫星结构设计、卫星载荷、星上能源、卫星通信、卫星姿态、卫星组装测试、卫星遥感遥测应用。

  第十五条 通讯与信息化。

  (一)课程目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常见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关键技术及基本工作原理,了解通信系统演化及网络资源优化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初步掌握逻辑运算和组合逻辑电路运算;基本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常见元件的焊接;通过实验,理解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的原理,了解物联网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课程内容:通信发展史、交换机实验、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技术及实验、移动通信技术及试验、物联网技术及实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电烙铁的使用。

  第十六条 微电影拍摄与制作。

  (一)课程目标:通过亲历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合成、电影发布等电影创作的全过程,了解用剧本讲故事的技巧,掌握编写剧本的方法与格式;了解用镜头讲述故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掌握镜头切换的技巧;掌握摄影、摄像构图的基本常识,掌握单反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使用,知道推、拉、摇、移、跟等常用拍摄手法,并能在摄影中合理运用;了解视频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能够对拍摄的原始素材进行合理剪辑,呈现故事内容,体现影片特点,能恰当地添加字幕、音效,能将剪辑好的电影输出成合适的格式;掌握格式转换、音频处理等常用辅助软件的使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课程内容:电影与微电影概述、编剧技巧、摄影器材基础知识、摄影中的构图、摄像口诀、无人机的使用、电影后期编辑制作、录音软件及格式转换软件的使用。

  第十七条 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并掌握飞行原理,知道飞机常用的功能开关与使用方法,熟悉模拟飞行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仪表盘的各种参数及含义;掌握起飞、爬升、平飞、转弯、降落等基本飞行技巧,了解滚转、螺旋、倒飞、侧滑、横滚、榔头动作、筋斗动作、大坡度盘旋等特技飞行技巧,了解失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增强思维敏捷度,提高快速应变能力及专注力的养成;增强保卫祖国海空的信念与理想,为真正的飞行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飞机的基本结构、飞行模拟器的基本操作、基本飞行技巧、特技飞行技巧、比赛与竞速。

  第三章 实验课程

  第十八条 课程科目。实验课程包括:数学建模、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

  第十九条 数学建模

  (一)课程目标:以专业和生活中的建模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际问题-方法与分析-范例-软件-实验-综合练习的教学过程,采用讲解、讨论、实验、阅读、自学等方式,学习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其他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范例讲解;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Lingo软件入门;Lingo的典型应用举例;Excel、Lingo软件计算机实操;学生上机操作实践;mathmatica入门介绍;matlab入门介绍等。

  第二十条 物理实验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做中体会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做中培养兴趣,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学习的内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做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巩固相关概念、规律。

  (二)课程内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定动摩擦因数;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电表的改装和校准;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描绘简谐运动物体的x-t图像;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其成像规律的观察。

  第二十一条 化学实验

  (一)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充分发挥化学的教育功能。

  (二)课程内容:植物香精香料的提取;碘钟实验;银光棒的秘密 水中花园;大象牙膏 火山喷发;海带中提取碘;制作叶脉书签;肥皂的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制作;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第二十二条 生物学实验

  (一)课程目标。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分析、概况、理解生物学的理论、规律及应用,真实地体验实验探究的艰辛,真正感受发现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

  (二)课程内容。校园植物认知;叶脉书签制作;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细胞结构模型构建;微生物培养技术;酸奶的制作;腐乳、泡菜制作;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米酒、果酒制作。

  第四章 人文课程

  第二十三条 课程科目。人文课程包括:模拟联合国、启明法学课堂、演讲与辩论、雪堂文学、中华经典文化选读、黄冈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四条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

  (一)课程目标:通过对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同学们在活动中扮演不同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外交官员,遵循既定的议事规则围绕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召开会议。“外交官”通过前期调研、公众演讲、磋商谈判、撰写文件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通过投票表决来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国际理解、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公共演讲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文件写作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开拓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系统的学术课程以及丰富的参会实践,着重于对社团骨干的培养,采取“以旧带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联合国机构设置与模联基础规则流程;如何提出完美的会场动议;模联会议中常用词汇和语句;如何快速研读背景文件;学习立场文件、工作文件、决议草案写作;如何快速准备精彩演讲;如何在磋商中争取其他代表的认同;常规委员会介绍及模拟;历史特委介绍及模拟等。

  (三)队员选拔: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原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报名基础上挑选具备一定演讲辩论才能、对国内国际大事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进入模联社团。

  (四)外出学习与比赛:参会代表选拔:自愿报名,兼顾参会名额、课堂表现、学术水平测试,勇于参与课堂、积极展示自我、学术能力强的同学优先考虑;安全保障:事前有审批,外出有预案,指导老师带队,全程陪同学生。

  第二十五条 启明法学课堂

  (一)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增加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做一名明白事理、明白法律的公民。

  (二)课程内容:让学生知晓法律的来源、发展的进程、法律的流派。以黄冈市中院三大审判民事、刑事、行政为主,以黄冈市中院领导授课主线条为主、业务口法官案例教学为辅,全方面让学生认知法律,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学生共同的追求和自觉行动。

  分三个篇章。我是谁?课程为宪法以及民法典内容。我在哪里?课程为刑法、民法的案例授课。我要干什么?课程为法律职业论理和职业规划授课。

  第二十六条 演讲与辩论

  (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提高学生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包括观摩、感受演讲和辩论活动;通过欣赏、研究一些演讲和辩论的范例,让学生获得演讲和辩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合作的精神,培养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精神;提高思想修养和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演讲的基本素养;演讲的思想性;演讲的生动性;演讲的针对性;辩论的基本要求;逻辑规律和辩论策略技巧等。

  第二十七条 雪堂文学

  (一)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作为文学编辑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学会并习惯用文字表达情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敏感的观察能力与文学形象的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编辑学常识;小说创作与欣赏;诗歌创作与欣赏;修辞学基础;语言运用;诗词朗诵;素材积累讲座;文学沙龙等。

  (三)成果展示:以选修《雪堂文学》课程的同学为基础,成立《雪堂》文学社,并成立《雪堂》编辑部,遴选好的文学作品发表在《雪堂》上。

  第二十八条 中华经典文化选读

  (一)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流变脉络与基本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辅助学生阅读经典,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构建基本学术观,提高文学综合素养,适应高考新变化。

  (二)课程内容:先秦: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秦汉:大国崛起与个人歌吟;魏晋至唐朝:万朝归宗铸就的盛世华章;宋元明清:理学心学市民文学;五四新文化和红色文化:启蒙文化、延安文化、新中国文学。

  第二十九条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

  (一)课程目标:了解黄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家乡,宣传家乡,热爱家乡,发展家乡;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内容:黄冈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大别山文化;黄冈戏曲文化;黄冈名人文化等。

  第五章 时政话题研讨课程

  第三十条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动态;积累时政素材,对相关学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维视角;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第三十一条 课程内容:围绕当前国际、国内较有影响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读相关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性文章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学研写说:学,学习文献、阅读文章、书籍等;研,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思考;写,自选角度,写作1000字小论文;说,交流发言。

  第三十二条 时间安排

  话题 1 2 3 4 5

  起始

  时间 高一9月

  下旬 高一1月

  中旬 高一6月

  下旬 高二9月

  下旬 高二1月

  下旬

  完成

  时间 高一11月

  上旬 高一3月

  上旬 高二9月

  中旬 高二11月

  上旬 高二3月

  上旬

  第三十三条 研讨流程

  (一)选题:每次研讨前学校时政话题课题组发布4个话题,每班从中选择1—2个话题(不超过2个),每个学生每次只研讨1个话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好话题后,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本班其他教师)集体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方案。此前,指导教师要吃透本话题案例。

  (三)撰写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办法。

  (四)研讨:学生利用每个话题时间中的2次月假(或寒、暑假)时间研究和学习,搜集资料,撰写文本,完成1篇1000字小论文并填好时政话题研讨表(附件1)。

  (五)交流:一是师生交流,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二是书面论文交流,班级将学生论文在班级集中展示。三是年级制作展板展示优秀论文。四是班级集体召开交流会交流。

  第三十四条 研讨会。班级交流是将话题研讨学习推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本课程的必要环节,但不是学生获取学分的必要步骤。

  (一)每个班每个话题必须集中利用1个班团活动时间(40分钟)召开交流会。如班级选择了2个话题,就要召开2次交流会。

  (二)每个话题:1人主旨发言,10分钟;5人补充发言,1人5分钟共25分钟;教师点评5分钟。

  (三)每次交流前,指导教师指定一个6人小组,明确不同同学交流重点,发言内容要有互补性,尽可能让学生收获实现最大化。学生交流要给更多同学以机会。

  第三十五条 工作流程

  (一)成立时政话题研讨课题组,负责研制话题:每年8月、12月、5月下旬,课题组集中研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自研讨的话题,并确定每一个话题研讨的教学案例设计的写作人。下一周上交各个话题的教学案例设计。

  (二)发布话题:课题组召集年级正、副主任开会,集中发布话题、教学案例设计,讲清每一个话题的来龙去脉。

  (三)年级推进:年级组织各班从4个话题中选择1—2个话题(不超过2个)展开研讨,并确定各班时政话题研讨指导教师。

  (四)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吃透话题案例,集体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方案,回答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收齐学生论文并批阅,选择优秀论文,酝酿班级交流学生名单;组织并参加好班级集体分享交流会。

  (五)成果展示:班级集中展示全班学生论文,年级制作展板展示优秀论文。

  第六章 影视教育课程

  第三十六条 课程目标。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

  第三十七条 课程内容。

  (一)观看电影。学校与黄冈市电影公司合作,每周六晚在学校周末影院播放“1+1”电影,即一场科教影片(30分钟)和一场经典电影(120分钟),共计150分钟,每学期播放20次。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在学校影院观看2场电影,高一高二年级共8场。

  (二)撰写影评。通过经典优秀影片的观看,引导学生及时撰写观后感或影视评论(不少于800字),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第三十八条 工作流程

  (一)电影选片。每学期开学前政教处与市电影公司相关人员遴选思想性、艺术性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优秀影片,推荐给学生观看。

  (二)播放预告。每周六上午在各年级班主任工作群上推出播放电影名称和内容简介,通过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宣传。周六中午在学校影院广告屏推出播放广告。

  (三)放映组织。每周六晚市电影公司专人安排放映,校法制安全处负责影院安全工作。总务处负责影院卫生工作。

  第七章 社团活动课程

  第三十九条 课程目标。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参与社团的活动与经验为核心,以学科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促进学生兴趣、才能个性全面发展的课程。社团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需要,兴趣、爱好的归宿,施展个性才华的舞台,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可使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找到自信,体会成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第四十条 课程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合计40多个社团。

  (一)艺术、体育、技术等课衍生的社团课程,如合唱社、健美操社、篮球社、管乐社、民乐社、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排球社、乒乓球社等。

  (二)校政教处主抓的雪堂文学社、心理学会、模拟联合国等学校长期开展的经典社团。

  (三)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特长开展的社团,如围棋社、英国创新作文社、数学文化史社、人文纪实、创新作文、经济学、地理探索发现、化学与生活社、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生活中的生物学等。

  第四十一条 工作流程

  (一)课程策划:每年12月,由政教处、团委会牵头,与公共课部和高一年级共同召开社团课程专题会议,布置社团课程安排,审订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等,组织教师申报和编写课程方案。

  (二)社团申报:高一下学期6月初,年级、公共课部和政教处公布社团课申报时间和要求,年级老师(学生)、公共课部老师分别向年级和公共课部提出申请,学生申报课题时,将填好后的申请表以及草拟的社团课管理章程先交指导老师审核,再由指导老师向年级提出申请。

  (三)社团审核:年级和公共课部汇总所有申报社团课,对于不符合要求或者暂时无法开设的社团课予以退回;符合要求的社团课,年级、公共课部和备课组协商开课地点、课程器材、经费等问题,最终确认本学期将开设的社团课程。

  (四)学生选课:高一下学期放假前1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计算机房集中选课;对于选课人数不足10人的社团课,暂缓开设。

  (五)课表安排:每年8月底,公共课部和高二年级负责社团课程课表的统筹安排。

  (六)课程跟踪:高二上学期开课后,政教处、年级和公共课部将持续跟踪,检查和反馈,确保每门课都能积极健康发展。

  (七)导师考核:社团课导师每次课后及时对学生课上表现作出评价,结合期末考核,生成课程成绩,并提交年级。

  第八章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第四十二条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高中三年的课程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明确需要修习哪些课程、如何选择课程以及如何获得学分;明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如何选科,如何通过学考和如何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知晓高校有哪些专业组合、社会主要职业类别、高校招生专业组对高中选科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努力让学生实现兴趣、职业选择与学科选择的有机统一。

  知道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学会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优势和不足,初步判断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力类型,加强对我国主要大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选科倾向测试和高中学习体会,恰当选择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

  学会适应高中生活,自主管理,自我调适,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阶段性奋斗目标,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

  第四十三条 课程内容:

  (一)学业指导。学校新课程方案介绍,湖北省新高考方案介绍,高校专业组类别、社会主要职业类别和高校招生专业指引,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科性向测试,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选择指导,学科学习指导,学习策略改进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

  (二)生活指导。加强时间和计划管理,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午睡晚寝管理,加强日常生活指导,做好情绪、健康管理。

  (三)生涯教育。包括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测试学生的职业能力类型,升学资料介绍(介绍院校、介绍专业、介绍升学途径),选科指导,生涯咨询,生涯体验。

  第四十四条 课程实施:

  (一)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在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第1周至10月下旬开设,共6周,共14学时。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课3周共6课时,走班大班学习;生涯教育3周共6课时,走班小班学习;网上模拟选科1课时,正式选科1课时。

  (二)学生发展指导课由年级组实施。年级组在新生入学前编印好《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原则上由年级主任、副主任担任任课教师。

  (三)生涯教育课由年级和政教处共同组织,政教处负责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年级组负责教学实施,原则上由在本年级任课中的有生涯规划师证书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十五条 课程目标。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四十六条 课程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概念、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智力、团队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积极心理学等。

  第四十七条 课程实施

  (一)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二)正确自我认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提高抗挫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十章 生命安全教育

  第四十八条 课程目标。依据《湖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2019)使学生了解生命本体生存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维护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体会生命的珍贵,尊重生命的存在,认识生命的责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从而在生活实践中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四十九条 课程内容

  (一)内容模块: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等9个模块。

  (二)安全意识:在强调学生个人安全的同时,强调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重点掌握安全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技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会救助他人;引导学生能主动识别危险因素,积极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远离人身伤害和暴力犯罪,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有正确的定位和思考。

  第五十条 课程实施

  (一)每年4月15日,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安全教育日视频节目。

  (二)结合5.12纪念日开展防震逃生演练。

  (三)每学期安排国旗下的演讲进行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教育。

  (四)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防溺水、寒暑假假期安全、交通安全等讲座。

  (五)开展“消防演练进校园”,邀请消防官兵到校开展掌握消防器材正确使用方法,学生亲身体验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

  第十一章 课程安排及学分认定

  第五十一条 校本课程(一)安排。在高一学年开设。3.5学分。

  (一)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由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实验课程、人文课程构成,每个模块18学时。

  每个学生在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科技•实验•人文课程选修2门课程(每个学期1门),2学分,走班学习。时间为高一上学期11月前后至期末考试前1周(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高一下学期开学至5月中旬(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

  (二)学生发展指导课程,8学时;生涯教育课程,6学时;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10学时;三门课程共24学时,共1.5学分。每个学生必修。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高一年级下学期5月下旬(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结束时)至6月底共5周10学时,走班大班学习。

  第五十二条 校本课程(二)安排

  (一)时政话题研讨。5个话题、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

  (二)生命安全教育。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三)心理健康教育(含生涯教育课程)。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四)社团课程。在高二学年上学期完成,每周安排1个课时,一学期共完成18课时,计1个学分。

  (五)影视教育课程。高一高二年级开设。

  第五十三条 校本课程学分认定

  (一)校本课程(一)3.5学分:①科技•实验•人文课程,2学分;②学生发展指导及生涯教育课程和③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共1.5学分。校本课程(二)9.5学分:①时政话题研讨课程,2.5学分;②生命安全教育,2学分;③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④社团课程,1学分;⑤影视教育课程,2学分。

  (二)校本课程的类别

  校本课程包含完整模块课程(在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完整模块课程(在不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社团课程等,不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生涯教育课程,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影视教育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学分认定原则

  学生完成完整模块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考试(考核)的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目标确定;考试(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模块实际自主安排。

  对于不完整模块课程,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时,再累计计算该学科学习学时,综合认定学分。

  第十二章 课程评价

  第五十四条 教师评价

  (一)教师执教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二)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三)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四)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

  (五)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状况。

  (六)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第五十五条 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专注力、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体验论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第十三章 课程开发与迭代

  第五十六条 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操作环节: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2.课程需要评估分析,3.拟定目标,4.设计方案,5.讨论与实施,6.评价与修订。

  第五十七条 课程迭代。校本课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校本课程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经过持续迭代,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我校“四有”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第二条 课程性质。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的选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学校从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

  第三条 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以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实现学生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第四条 课程科目。包括:科技课程,实验课程,人文课程,时政话题研讨课程,影视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第二章 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

  第五条 课程科目。科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烹饪、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微电影拍摄与制作、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第六条 信息技术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开设,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计算机存储文件的原理,知道常见文件类型及其作用,会在网上查找下载资料,会下载安装常见的软件,会对简单的文本、表格、图片、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能对处理过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与发布,能遵守网络时代的法律和规定,文明上网,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二)课程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文件与下载、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和交流、信息资源管理。

  第七条 智能机器人。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面向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前沿的机器人技术,理解机器人三原则,掌握组成智能机器人的三要素;熟悉常见的智能机器人开发板、传感器、动力系统,掌握人形机器人的原理和调试方法;掌握控制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常见传感器、电机的控制与调试方法;能用激光切割机制作机器人的外形,能用掌控板、超声波传感器、减速电机等制作简单车型避障机器人,能对机器人的简单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课程内容:机器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人形机器人调试、传感器与动力系统调试、激光切割机制作机器人外形、车型机器人制作与调试。

  第八条 移动应用设计。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体验基于移动终端的日常应用,结合移动应用的典型实例,认识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具体的移动应用设计实践,了解移动应用的基本架构,掌握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模拟器测试移动应用程序。了解移动终端中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及功能,了解移动终端信息呈现的特点及多种信息输出方式,能在移动应用设计中使用多种方式采集和输出信息。基于实例分析,能初步利用适当的应用程序接口读写数据。通过网络数据收发的实例,了解移动终端传输网络数据的基本方法。了解移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及个人数据保护方法,知道移动应用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方法。

  (二)课程内容: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于图形化开发工具进行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的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第九条 3D建模与打印。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3D打印的概念、原理、过程,能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3D打印技术;能够对模型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权衡,从而挑选出最优方案;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3D模型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进行优化改进;能够手工绘制简易的模型草图,并能熟练运用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展示;了解3D建模软件中添加材质的方法,能够对3D模型进行基本的美化;熟悉3D打印机的基本操作,能将设计好的模型打印出来;能结合实际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3D打印作品,如制作与灯泡、风扇、电动机等配套的零部件等。

  (二)课程内容:3D打印概念及基本原理、3D打印在生活中的应用、3D打印机的基本操作与常规使用、3D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几何体与草图的绘制、二维模型转三维模型、3D模型的修改。

  第十条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了解人工智能的常用算法;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挑战;了解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智能硬件的控制原理;能够根据特定的要求,在物联网虚拟仿真软件中选择合适的器件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功能测试;掌握Scratch编程方法,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能够熟练使用Scratch编程对人工智能开发套件进行连接和控制;学会搭建Python编程环境,能够下载和使用相应的库文件;能够基本读懂简单的Python程序,并能通过修改调试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为将来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人工智能基础、分门别类的人工智能算法、神奇的物联网、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人工智能开发套件实验、人脸识别技术及实现。

  第十一条 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结合及应用,掌握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等典型物联网应用的系统结构,能对身边的物联网系统进行简单分析,能够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自主设计搭建简易的物联网系统。

  (二)课程内容:初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实验箱基础实验、智能家居套件实验、智慧农业套件实验、智慧交通系统套件实验、物联网系统VR体验。

  第十二条 烹饪。

  (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细微处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掌握红案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成功制作二至三道拿手菜;掌握白案的基本方法,会制作馒头和包子,并对食雕和拼盘有一定的了解;初步了解营养知识,知道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能够判定常见食材的好坏;学会根据自己体格指数科学地设计食谱;知道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能够进行危害分析,外出就餐懂得自保自防。

  (二)课程内容:营养与健康理论知识、馒头与包子的制作、肉类的制作、鱼类的制作、高中学生食谱的编制、食品安全自保自防。

  第十三条 汽车技术。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构造,知道各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学会汽车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汽车模拟器进行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坡道起步、直角转弯、定点停车与起步、曲线行驶等驾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汽车这一现代技术的结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与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使用和评价技术产品,提升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汽车构造与原理、驾驶基础、驾考基本操作、交通法规常识、一般道路条件下的驾驶。

  第十四条 火箭与卫星。

  (一)课程目标:通过亲历火箭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火箭原理与发射要求,通过亲历卫星的设计、制作、测试过程,理解卫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技术大概念和常用技术思想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学会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及物化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火箭与卫星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航天的热情与斗志。

  (二)课程内容:认识卫星及运载火箭、自制小火箭的组装与发射、卫星结构设计、卫星载荷、星上能源、卫星通信、卫星姿态、卫星组装测试、卫星遥感遥测应用。

  第十五条 通讯与信息化。

  (一)课程目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常见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关键技术及基本工作原理,了解通信系统演化及网络资源优化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初步掌握逻辑运算和组合逻辑电路运算;基本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常见元件的焊接;通过实验,理解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的原理,了解物联网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课程内容:通信发展史、交换机实验、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技术及实验、移动通信技术及试验、物联网技术及实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电烙铁的使用。

  第十六条 微电影拍摄与制作。

  (一)课程目标:通过亲历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合成、电影发布等电影创作的全过程,了解用剧本讲故事的技巧,掌握编写剧本的方法与格式;了解用镜头讲述故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掌握镜头切换的技巧;掌握摄影、摄像构图的基本常识,掌握单反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使用,知道推、拉、摇、移、跟等常用拍摄手法,并能在摄影中合理运用;了解视频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能够对拍摄的原始素材进行合理剪辑,呈现故事内容,体现影片特点,能恰当地添加字幕、音效,能将剪辑好的电影输出成合适的格式;掌握格式转换、音频处理等常用辅助软件的使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课程内容:电影与微电影概述、编剧技巧、摄影器材基础知识、摄影中的构图、摄像口诀、无人机的使用、电影后期编辑制作、录音软件及格式转换软件的使用。

  第十七条 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并掌握飞行原理,知道飞机常用的功能开关与使用方法,熟悉模拟飞行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仪表盘的各种参数及含义;掌握起飞、爬升、平飞、转弯、降落等基本飞行技巧,了解滚转、螺旋、倒飞、侧滑、横滚、榔头动作、筋斗动作、大坡度盘旋等特技飞行技巧,了解失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增强思维敏捷度,提高快速应变能力及专注力的养成;增强保卫祖国海空的信念与理想,为真正的飞行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飞机的基本结构、飞行模拟器的基本操作、基本飞行技巧、特技飞行技巧、比赛与竞速。

  第三章 实验课程

  第十八条 课程科目。实验课程包括:数学建模、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

  第十九条 数学建模

  (一)课程目标:以专业和生活中的建模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际问题-方法与分析-范例-软件-实验-综合练习的教学过程,采用讲解、讨论、实验、阅读、自学等方式,学习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其他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范例讲解;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Lingo软件入门;Lingo的典型应用举例;Excel、Lingo软件计算机实操;学生上机操作实践;mathmatica入门介绍;matlab入门介绍等。

  第二十条 物理实验

  (一)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做中体会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做中培养兴趣,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学习的内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做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巩固相关概念、规律。

  (二)课程内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定动摩擦因数;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电表的改装和校准;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描绘简谐运动物体的x-t图像;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其成像规律的观察。

  第二十一条 化学实验

  (一)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充分发挥化学的教育功能。

  (二)课程内容:植物香精香料的提取;碘钟实验;银光棒的秘密 水中花园;大象牙膏 火山喷发;海带中提取碘;制作叶脉书签;肥皂的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制作;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第二十二条 生物学实验

  (一)课程目标。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分析、概况、理解生物学的理论、规律及应用,真实地体验实验探究的艰辛,真正感受发现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

  (二)课程内容。校园植物认知;叶脉书签制作;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细胞结构模型构建;微生物培养技术;酸奶的制作;腐乳、泡菜制作;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米酒、果酒制作。

  第四章 人文课程

  第二十三条 课程科目。人文课程包括:模拟联合国、启明法学课堂、演讲与辩论、雪堂文学、中华经典文化选读、黄冈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四条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

  (一)课程目标:通过对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同学们在活动中扮演不同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外交官员,遵循既定的议事规则围绕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召开会议。“外交官”通过前期调研、公众演讲、磋商谈判、撰写文件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通过投票表决来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国际理解、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公共演讲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文件写作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开拓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系统的学术课程以及丰富的参会实践,着重于对社团骨干的培养,采取“以旧带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联合国机构设置与模联基础规则流程;如何提出完美的会场动议;模联会议中常用词汇和语句;如何快速研读背景文件;学习立场文件、工作文件、决议草案写作;如何快速准备精彩演讲;如何在磋商中争取其他代表的认同;常规委员会介绍及模拟;历史特委介绍及模拟等。

  (三)队员选拔: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原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报名基础上挑选具备一定演讲辩论才能、对国内国际大事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进入模联社团。

  (四)外出学习与比赛:参会代表选拔:自愿报名,兼顾参会名额、课堂表现、学术水平测试,勇于参与课堂、积极展示自我、学术能力强的同学优先考虑;安全保障:事前有审批,外出有预案,指导老师带队,全程陪同学生。

  第二十五条 启明法学课堂

  (一)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增加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做一名明白事理、明白法律的公民。

  (二)课程内容:让学生知晓法律的来源、发展的进程、法律的流派。以黄冈市中院三大审判民事、刑事、行政为主,以黄冈市中院领导授课主线条为主、业务口法官案例教学为辅,全方面让学生认知法律,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学生共同的追求和自觉行动。

  分三个篇章。我是谁?课程为宪法以及民法典内容。我在哪里?课程为刑法、民法的案例授课。我要干什么?课程为法律职业论理和职业规划授课。

  第二十六条 演讲与辩论

  (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提高学生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包括观摩、感受演讲和辩论活动;通过欣赏、研究一些演讲和辩论的范例,让学生获得演讲和辩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合作的精神,培养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精神;提高思想修养和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演讲的基本素养;演讲的思想性;演讲的生动性;演讲的针对性;辩论的基本要求;逻辑规律和辩论策略技巧等。

  第二十七条 雪堂文学

  (一)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作为文学编辑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学会并习惯用文字表达情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敏感的观察能力与文学形象的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编辑学常识;小说创作与欣赏;诗歌创作与欣赏;修辞学基础;语言运用;诗词朗诵;素材积累讲座;文学沙龙等。

  (三)成果展示:以选修《雪堂文学》课程的同学为基础,成立《雪堂》文学社,并成立《雪堂》编辑部,遴选好的文学作品发表在《雪堂》上。

  第二十八条 中华经典文化选读

  (一)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流变脉络与基本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辅助学生阅读经典,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构建基本学术观,提高文学综合素养,适应高考新变化。

  (二)课程内容:先秦: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秦汉:大国崛起与个人歌吟;魏晋至唐朝:万朝归宗铸就的盛世华章;宋元明清:理学心学市民文学;五四新文化和红色文化:启蒙文化、延安文化、新中国文学。

  第二十九条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

  (一)课程目标:了解黄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家乡,宣传家乡,热爱家乡,发展家乡;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内容:黄冈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大别山文化;黄冈戏曲文化;黄冈名人文化等。

  第五章 时政话题研讨课程

  第三十条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动态;积累时政素材,对相关学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维视角;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第三十一条 课程内容:围绕当前国际、国内较有影响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读相关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性文章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学研写说:学,学习文献、阅读文章、书籍等;研,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思考;写,自选角度,写作1000字小论文;说,交流发言。

  第三十二条 时间安排

  第三十三条 研讨流程

  (一)选题:每次研讨前学校时政话题课题组发布4个话题,每班从中选择1—2个话题(不超过2个),每个学生每次只研讨1个话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好话题后,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本班其他教师)集体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方案。此前,指导教师要吃透本话题案例。

  (三)撰写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办法。

  (四)研讨:学生利用每个话题时间中的2次月假(或寒、暑假)时间研究和学习,搜集资料,撰写文本,完成1篇1000字小论文并填好时政话题研讨表(附件1)。

  (五)交流:一是师生交流,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二是书面论文交流,班级将学生论文在班级集中展示。三是年级制作展板展示优秀论文。四是班级集体召开交流会交流。

  第三十四条 研讨会。班级交流是将话题研讨学习推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本课程的必要环节,但不是学生获取学分的必要步骤。

  (一)每个班每个话题必须集中利用1个班团活动时间(40分钟)召开交流会。如班级选择了2个话题,就要召开2次交流会。

  (二)每个话题:1人主旨发言,10分钟;5人补充发言,1人5分钟共25分钟;教师点评5分钟。

  (三)每次交流前,指导教师指定一个6人小组,明确不同同学交流重点,发言内容要有互补性,尽可能让学生收获实现最大化。学生交流要给更多同学以机会。

  第三十五条 工作流程

  (一)成立时政话题研讨课题组,负责研制话题:每年8月、12月、5月下旬,课题组集中研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自研讨的话题,并确定每一个话题研讨的教学案例设计的写作人。下一周上交各个话题的教学案例设计。

  (二)发布话题:课题组召集年级正、副主任开会,集中发布话题、教学案例设计,讲清每一个话题的来龙去脉。

  (三)年级推进:年级组织各班从4个话题中选择1—2个话题(不超过2个)展开研讨,并确定各班时政话题研讨指导教师。

  (四)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吃透话题案例,集体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方案,回答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收齐学生论文并批阅,选择优秀论文,酝酿班级交流学生名单;组织并参加好班级集体分享交流会。

  (五)成果展示:班级集中展示全班学生论文,年级制作展板展示优秀论文。

  第六章 影视教育课程

  第三十六条 课程目标。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

  第三十七条 课程内容。

  (一)观看电影。学校与黄冈市电影公司合作,每周六晚在学校周末影院播放“1+1”电影,即一场科教影片(30分钟)和一场经典电影(120分钟),共计150分钟,每学期播放20次。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在学校影院观看2场电影,高一高二年级共8场。

  (二)撰写影评。通过经典优秀影片的观看,引导学生及时撰写观后感或影视评论(不少于800字),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第三十八条 工作流程

  (一)电影选片。每学期开学前政教处与市电影公司相关人员遴选思想性、艺术性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优秀影片,推荐给学生观看。

  (二)播放预告。每周六上午在各年级班主任工作群上推出播放电影名称和内容简介,通过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宣传。周六中午在学校影院广告屏推出播放广告。

  (三)放映组织。每周六晚市电影公司专人安排放映,校法制安全处负责影院安全工作。总务处负责影院卫生工作。

  第七章 社团活动课程

  第三十九条 课程目标。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参与社团的活动与经验为核心,以学科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促进学生兴趣、才能个性全面发展的课程。社团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需要,兴趣、爱好的归宿,施展个性才华的舞台,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可使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找到自信,体会成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第四十条 课程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合计40多个社团。

  (一)艺术、体育、技术等课衍生的社团课程,如合唱社、健美操社、篮球社、管乐社、民乐社、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排球社、乒乓球社等。

  (二)校政教处主抓的雪堂文学社、心理学会、模拟联合国等学校长期开展的经典社团。

  (三)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特长开展的社团,如围棋社、英国创新作文社、数学文化史社、人文纪实、创新作文、经济学、地理探索发现、化学与生活社、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生活中的生物学等。

  第四十一条 工作流程

  (一)课程策划:每年12月,由政教处、团委会牵头,与公共课部和高一年级共同召开社团课程专题会议,布置社团课程安排,审订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等,组织教师申报和编写课程方案。

  (二)社团申报:高一下学期6月初,年级、公共课部和政教处公布社团课申报时间和要求,年级老师(学生)、公共课部老师分别向年级和公共课部提出申请,学生申报课题时,将填好后的申请表以及草拟的社团课管理章程先交指导老师审核,再由指导老师向年级提出申请。

  (三)社团审核:年级和公共课部汇总所有申报社团课,对于不符合要求或者暂时无法开设的社团课予以退回;符合要求的社团课,年级、公共课部和备课组协商开课地点、课程器材、经费等问题,最终确认本学期将开设的社团课程。

  (四)学生选课:高一下学期放假前1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计算机房集中选课;对于选课人数不足10人的社团课,暂缓开设。

  (五)课表安排:每年8月底,公共课部和高二年级负责社团课程课表的统筹安排。

  (六)课程跟踪:高二上学期开课后,政教处、年级和公共课部将持续跟踪,检查和反馈,确保每门课都能积极健康发展。

  (七)导师考核:社团课导师每次课后及时对学生课上表现作出评价,结合期末考核,生成课程成绩,并提交年级。

  第八章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第四十二条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高中三年的课程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明确需要修习哪些课程、如何选择课程以及如何获得学分;明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如何选科,如何通过学考和如何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知晓高校有哪些专业组合、社会主要职业类别、高校招生专业组对高中选科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努力让学生实现兴趣、职业选择与学科选择的有机统一。

  知道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学会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优势和不足,初步判断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力类型,加强对我国主要大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选科倾向测试和高中学习体会,恰当选择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

  学会适应高中生活,自主管理,自我调适,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阶段性奋斗目标,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

  第四十三条 课程内容:

  (一)学业指导。学校新课程方案,湖北省新高考方案,高校专业组类别、社会主要职业类别和高校招生专业指引,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科性向测试,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选择指导,学科学习指导,学习策略改进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

  (二)生活指导。加强时间和计划管理,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午睡晚寝管理,加强日常生活指导,做好情绪、健康管理。

  (三)生涯教育。包括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测试学生的职业能力类型,升学资料介绍(介绍院校、介绍专业、介绍升学途径),选科指导,生涯咨询,生涯体验。

  第四十四条 课程实施:

  (一)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第1周至10月下旬开设,共6周,共14学时。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课每周2学时共6课时,走班大班学习;生涯教育每周2学时共6课时,走班小班学习;网上模拟选科1课时,正式选科1课时。

  (二)学生发展指导课由年级组实施。年级组在新生入学前编印好《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原则上由年级主任、副主任担任任课教师。

  (三)生涯规划课由年级和政教处共同组织,政教处负责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年级组负责教学实施,原则上由在本年级任课中的有生涯规划师证书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十五条 课程目标。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四十六条 课程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概念、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智力、团队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积极心理学等。

  第四十七条 课程实施

  (一)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二)正确自我认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提高抗挫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十章 生命安全教育

  第四十八条 课程目标。依据《湖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2019)使学生了解生命本体生存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维护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体会生命的珍贵,尊重生命的存在,认识生命的责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从而在生活实践中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四十九条 课程内容

  (一)内容模块: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等9个模块。

  (二)安全意识:在强调学生个人安全的同时,强调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重点掌握安全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技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会救助他人;引导学生能主动识别危险因素,积极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远离人身伤害和暴力犯罪,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有正确的定位和思考。

  第五十条 课程实施

  (一)每年4月15日,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安全教育日视频节目。

  (二)结合5.12纪念日开展防震逃生演练。

  (三)每学期安排国旗下的演讲进行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教育。

  (四)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防溺水、寒暑假假期安全、交通安全等讲座。

  (五)开展“消防演练进校园”,邀请消防官兵到校开展掌握消防器材正确使用方法,学生亲身体验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

  第十一章 课程安排及学分认定

  第五十一条 校本课程(一)安排。在高一学年开设。3.5学分。

  (一)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由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实验课程、人文课程构成,每个模块18学时。

  每个学生在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科技·实验·人文课程选修2门课程(每个学期1门),2学分,走班学习。时间为高一上学期11月前后至期末考试前1周(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高一下学期开学至5月中旬(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

  (二)学生发展指导课程,8学时;生涯规划课程,6学时;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10学时;三门课程共24学时,共1.5学分。每个学生必修。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高一年级下学期5月下旬(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结束时)至6月底每周2课时共5周10学时,走班大班学习。

  第五十二条 校本课程(二)安排

  (一)时政话题研讨。5个话题、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

  (二)生命安全教育。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三)心理健康教育(含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四)社团课程。在高二学年上学期完成,每周安排1个课时,一学期共完成18课时,计1个学分。

  (五)影视教育课程。高一高二年级开设。

  第五十三条 校本课程学分认定

  (一)校本课程(一)3.5学分:①科技·实验·人文课程,2学分;②学生发展指导及生涯规划课程和③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共1.5学分。校本课程(二)9.5学分:①时政话题研讨课程,2.5学分;②生命安全教育,2学分;③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④社团课程,1学分;⑤影视教育课程,2学分。

  (二)校本课程的类别

  校本课程包含完整模块课程(在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完整模块课程(在不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社团课程等,不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影视教育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学分认定原则

  学生完成完整模块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考试(考核)的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目标确定;考试(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模块实际自主安排。

  对于不完整模块课程,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时,再累计计算该学科学习学时,综合认定学分。

  第十二章 课程评价

  第五十四条 教师评价

  (一)教师执教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二)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三)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四)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

  (五)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状况。

  (六)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第五十五条 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专注力、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体验论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第十三章 课程开发与迭代

  第五十六条 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操作环节: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2.课程需要评估分析,3.拟定目标,4.设计方案,5.讨论与实施,6.评价与修订。

  第五十七条 课程迭代。校本课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校本课程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经过持续迭代,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版权所有 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中国)官网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鄂ICP备2022019592-1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
版权所有 金沙js9线路中心主页(中国)官网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鄂ICP备2022019592-1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